首页 > 股票入门基础 > 交易货币股票分析
2020
08-07

交易货币股票分析

用货币政策分析股票价格

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保证市场上资金流动的充足性,说白了就是不差钱,充足的资金进入股市,自然会推动股市的交易和市场的活跃

从紧的政策就是约束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一般就是提高利率,意思就是让人民存款,国家相当于在回笼市场的资金,一旦股市资金不充足,就难以上涨

一、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一般商定价通常是以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为基础来决定的。而股票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没有所谓的生产成本,其价格决定和运行有自己特殊的规律。有关股票的一般定价理论认为,股票的价格等于其未来收入流的现值,即股票价格是由预期收益和贴现因子共同决定的,其一般表达式如下:

P0:股票的现值Dt:为投资者第t期的股息r:本期的利率或贴现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如调控利率、基础货币、准备金等)首先直接改变模型的分母(贴现率),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动。当然,货币政策变动还可能通过各种传导途径(如利率传导途径、汇率传导途径、信贷传导途径以及股票市场传导途径等)最终影响总需求和经济增长率,引起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投资者的股息收入(分子)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导致股价发生变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对股价的影响是从两方面进行的。我将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定价分母影响价格称为直接影响;通过改变分子影响股票价格称为间接影响。(一)货币政策对股价的直接影响货币政策对股价的直接影响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化(或货币政策工具的执行),如利率调整,直接改变了股票的贴现率,从而导致金融市场上各种资产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资金的流动方向,最终影响股票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与企业持有一系列的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存款等金融资产和耐用消费品、房地产等实物资产,他们根据各种资产的边际收益和流动性来确定各种资产之间的比例。当利率或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时,各种资产的边际收益也相应发生变化,原来的均衡资产结构被打破,居民和企业就将根据新的边际收益来调整各资产之间的相对比重,要求的转移必然导致价格的变化。当中央银行调低利率时,说明债券的收益曲线下降,债券的价格上升。相对于上升的债券价格,股票对居民和企业更具有吸引力,股票的社会需求就增加,从而拉动股价上升。在我国,现行的尚未完全市场化的利率制度虽然使股市对利率敏感程度不如国外,但是利率的变化对股市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利率的每一次调整前后都有一定的波动,一般情况下,调息公布当日,股市大盘都是高开低走、调整、整固(市场慢慢吸收和消化),两三日后形成一大的上升浪。我国股市的快速发展也与持续的实际利率较低是分不开的。从%年起,我国连续8次下调利率,利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人们从原来的部分储蓄转到股市以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收益。(二)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间接影响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间接影响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化通过利率、汇率、信贷、资产价格等途径影响实质经济增长,又称股市“基本面”,使得投资者从发行股票的企业获得的股息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股价的形成和变化产生影响。如扩张性货币政策使股票价格上升、紧缩性货币政策使股票价格下跌。因为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间接影响主要是改变投资者将获得的未来收益来影响股票价格,而在当期可能获得的未来收益又依赖于投资者对企业盈利和股息分配的预期,所以,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间接影响关键在于改变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进而将这种预期反映到股票价格中,因此可以将这种货币政策影响股票价格的方式简化为通过改变投资者的预期来影响股票价格。二、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微观主体的资产选择行为会影响各种资产需求量的变动,当然也包括资金在货币形态和股票之间的相互转化,但是,这是否是一种普遍行为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却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一般来说,只有在深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大增加和金融资产种类足够多样化时,资产选择才能成为微观主体的普遍行为,才能对宏观经济金融运行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如果将资产选择看成是一个市场的话,那么需求和供给条件的同时满足是其基本条件。资产选择的需求条件是较高的收入水准而产生的资产多元化需求。由于资产需求与收入水平正相关,在收入水平相对低下时,人们在保证基本的消费支出后没有多少剩余,缺乏进行资产选择的物质基础,基本没有在不同的资产之间进行选择的需求,对股票等奢侈品尤其如此,这时资产选择不具有普遍性。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储蓄余额较多时,才可能形成资产多元化的需求,在不同的资产持有形式之间进行选择,以规避风险或谋求资产增值。而资产选择的供给条件单一或相互之间缺乏可替代性,即使有资产选择的需求,也无多少资产可供选择,这样才会在较大规模上引起资产需求量的变化。很显然,股票市场的发展会强化资产选择行为,而股价的波动将引起较大规模的资金在股票和货币形态之间进行转移,从而对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一)股票价格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股价及其变化之所以能影响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改变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在假定短期实际经济不变即收入不变的条件下,股票价格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1、财富效应。股票价格的上升意味着人们名义财富的增加,居民收入上升,货币需求相应增加。2、交易效应。股票作为一种金融商品,其交易也需要凭借媒介物—货币的作用来实现,股价的上涨往往伴随着股市交易的扩张。成交量越大,需要用来完成媒介作用的货币越来越多,相应的,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3、替代效应。股票价格上升,会使得人们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多持有股票,少持有货币,货币在人们的资产组合中的比例下降,会降低货币需求。股价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净影响由这三方面的效应共同决定,财富效应和交易效应增大了货币需求,而替代效应则减少了货币需求。一般而言,财富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所以,股价上扬一般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在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产生的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替代效应等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中,增加货币需求的力量(财富效应、交易效应等)超过降低货币需求的力量。从逻辑上来说,这些新的需求是要有相配套的一定量的货币供给予以满足的,而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依然没有考虑这种因股市发展和活跃带来的不断增长的货币需求,从而货币供应规划仍按照从前仅仅针对实际经济的做法,在传统的货币交易方程(MV=PY)基础上,仍然并将继续根据GDP增长目标、物价控制目标及某个一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水平,来规划、制定货币供应目标。由于这种货币供应政策忽视了股票市场的货币需求效应,相对其要达到的目标(如GDP增长)而言是不适应的,从而影响其目标的实现。在相当部分资金被用于满足证券市场货币需求的情况下,用于保持实体经济增长的货币和流动性相对偏紧,从而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回升。有学者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股票价格上升、交易量扩大,导致货币需求相应增加。(二)股票价格对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者和具有信用货币创造能力。货币乘数则是这一创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也因此影响货币政策对企业和居民消费行为的调控程度。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率,如果乘数较大,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杠杆效应”也较大,则中央银行只需要发放或回收较少的基础货币操作就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根据乔顿模型,货币乘数为:m=(1十k)/[r(1+t+g)+k1k:现金漏损率;r:法定存款准备金率;t: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g:政府存款比率一般来讲,r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而k、t和g则是由居民、企业和政府的行为共同决定的,这说明货币乘数的内生性相当强。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巨大的股票存量和股价的过度波动更加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股价的波动会造成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货币性资产与股票等非货币性资产的相对价格的变动。居民和企业将根据不同资产的收益率进行投资结构调整以达到风险和收益的均衡,引起k、t的变化,从而货币乘数发生相应变动。如果股价持续上涨,则股票的实际收益率将超过风险较低的货币性资产的实际收益率,那么居民和企业就会将持有的一部分货币性资产转换为股票,也可能将储蓄存款转为活期存款或现金以满足增长的投机性需求。这种资产之间的转化引起k、t发生变化,导致货币乘数也发生变动,货币乘数内生性增强,股票的内在性质决定了股价的过度波动,这就破坏了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导致货币乘数的可预测性下降。这样,中央银行根据预测的货币乘数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就被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因为货币乘数的波动而变的不可确定。股价的上涨还会导致货币的流动性增强。随着股票的名义价值上升,其内含收益也上升,则货币的收益相对下降,那么在短期内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居民和企业的流动性偏好上升,愿意持有更多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导致M。、Ml增长过快,货币的流动性增强,即Mz迎以2比率持续上升;相反,股价的下跌则会导致货币的流动性下降。

外汇交易中如何分析基本面

当以一国货币估价另一国货币时,基本面分析包括对宏观经济指标、资产市场以及政治因素的研究。宏观经济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率等数字,由国内生产总值、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以及生产率等要素计算而得。资产市场包括股票、债券及房地产。政治因素会影响对一国政府的信任度、社会稳定气候和信心度。

政府会干预货币市场,以防止货币显著偏离不理想的水平。货币市场的干预由中央银行执行,通常对外汇市场产生显著却又暂时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采取以另一国货币单方面购入/卖出本国货币,或者联合其它中央银行进行共同干预,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或者,有些国家能够设法仅仅通过发出干预暗示或威胁来达到影响币值变化的目的。

基本面分析的基本理论

购买力平价(PPP)

购买力平价理论规定,汇率由同一组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应会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汇率变动所抵销。举一个汉堡包的经典案例,如果汉堡包在美国值2.00美元一个,而在英国值1.00英磅一个,那么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一定是2美元每1英磅。如果盛行市场汇率是1.7美元每英磅,那么英磅就被称为低估通货,而美元则被称为高估通货。此理论假设这两种货币将最终向2:1的关系变化。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不足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另一个不足是它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差距的空间。另外,除了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率差异之外,还有其它若干个因素影响着汇率。

利率平价(IRP)

利率平价规定,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升值(贬值)必将被利率差异的变动所抵销。如果美国利率高于日本利率,那么美元将对日元贬值,贬值幅度据防止无风险套汇而定。未来汇率会在当日规定的远期汇率中被反映。在我们的例子中,美元的远期汇率被看作贴水,因为以远期汇率购得的日元少于以即期汇率购得的日元。日元则被视为升水。

20世纪90年代之后,无证据表明利息平价说仍然有效。与此理论截然相反,具有高利率的货币通常不但没有贬值,反而因对通货膨胀的远期抑制和身为高效益货币而增值。

国际收支模式

此模式认为外汇汇率必须处于其平衡水平--即能产生稳定经常帐户余额的汇率。出现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将会减少,并最终使其本国货币币值降低(贬值)。便宜的货币使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同时也使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在一段调整期后,进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从而使贸易余额和货币向平衡状态稳定。

与购买力平价理论一样,国际收支模式主要侧重于贸易商品和服务,而忽视了全球资本流动日趋重要的作用。换而言之,金钱不仅追逐商品和服务,而且从更广义而言,追逐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此类资本流进入国际收支的资本帐户项目,从而可平衡经常帐户中的赤字。资本流动的增加产生了资产市场模式。

资产市场模式

金融资产(股票和债券)贸易的迅速膨胀使分析家和交易商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货币。诸如增长率、通胀率和生产率等经济变量已不再是货币变动仅有的驱动因素。源于跨国金融资产交易的外汇交易份额,已使由商品和服务贸易产生的货币交易相形见绌。

资产市场方法将货币视为在高效金融市场中交易的资产价格。因此,货币越来越显示出其与资产市场,特别是股票间的密切关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