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为治理环境都取得哪些进展?
2月8日,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省(区)公开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落实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深入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湖综合治理工作,目前呼伦湖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明显扩大,鸟类种类和数量增多,水质指标总体趋于好转。
黑龙江省投入约4亿元资金用于阿什河流域污染治理,积极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河道清理、禁养区划定等工作,阿什河水质明显改善。
江苏省大力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2017年关停落后化工企业1421家,太湖流域重点断面2017年达标率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
江西省积极开展鄱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制定实施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不断强化治理长效机制。
河南省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狠抓控排、控尘、控煤等措施,强化考核,严格监管,全省大气环境质量出现历史性拐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监督考核,九洲江、南流江、万峰湖等流域治理工作全面实施,水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
云南省深化九大高原湖泊污染防治,滇池流域569个自然村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洱海周边约2500户餐饮客栈停业整治,异龙湖退耕还湖5620亩。
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贺兰山自然保护区169处违规开发点位全部关停并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沙坡头、哈巴湖、白芨滩、六盘山等自然保护区内违建项目基本整改到位。
环境治理是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的治理的力度有多大
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两项基本国策
力度有多大,不好量化,总之是越来越大,
历年来颁布的环境方面的法规如下:
a)整体环境保护法
★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环境保护基本法;
★环境规划法;
★国土整治法;
★城乡规划法。
b)污染和其它公害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
★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海洋污染防治法;
★辐射污染防治法
c)自然保护法
★自然保护基本法;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
★野生植物保护法;
★水土保持法;
★荒漠化防治法;
★湿地保护法;
★风景名胜保护法;
★自然遗迹保护法;
★人文遗迹保护法;
★海岸带保护法;
★绿化法等。
d)自然资源保护法:
★土地资源保护法;
★水资源保护法;
★森林资源保护法;
★草原资源保护法;
★矿产资源保护法;
★水产资源保护法;
e)特别方面环境管理法:
★开发建设环境管理法;
★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法;
★对外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法;
★环境监测法;
★环境监理法;
★环境宣传教育法。
f)环境标准法:
g)环境责任和程序法:
★环境行政处罚法;
★环境损害赔偿法;
★环境犯罪惩治法;
★环境税费承担法;
★环境行政执行程序法;
★环境纠纷处理法;
★环境诉讼程序法等。
环境治理不是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才是主要问题。环境问题说是重要问题就可以。
关于我国的环境治理,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是非常大的,就想“三农问题”,年年头条,年年一号文件。但是究竟解决了多少问题了,恐怕不太尽人意!
主要问题还是出现在中央领导下属的各级领导执行力之上!
法律是很多,也很严,但是执行力很差,而且很多潜规则。
纵使上级出了很多政策,下属却有很多对策。
…………
真希望社会能和谐,环境能美好!
环境污染有哪些?怎样治理?
环境污染分类有如下:
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音)声污染、农药污染、辐射污染、热污染。
按属性分
显性污染,隐性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
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
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固体废物污染、液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等人类的第一号敌人。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噪音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放射线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治理方法如下:
1.对于工厂的污水、废气、废烟、废渣等有毒气体进行过滤后排放
2.外出尽量不用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3.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节约纸张
4.多种植花草树木、不乱砍滥伐
人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海、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公里到海底11公里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毛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例如,超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标准,超种类、超量、超浓度排放污染物;未采取防止溢流和渗漏措施而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致使货物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会降低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赃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
中国的环境治理要花多少年的时间
根据《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中国治理雾霾污染需要20-30年。
报告指出,根据英国、日本、德国、美国治理大气污染的经历,中国要“从根本上而不是一时”治理好雾霾、重现蓝天白云,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需要20-30年时间。
这个不好说那要看中国以后怎么发展发展有多快毕竟我们还处在工业上升期工业排放什么的人口还多垃圾分类现在还没有全面普及生活垃圾就够你愁的了车尾气空调环境能好才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中国水资源这块是最差的··感觉都没完全普及到每家每户百年内更别谈水质优化了水质优化到发达国能直饮的程度要换地下管道你想想这个工程·
环境治理究竟怎么治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从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整体功能出发,运用综合的对策、措施来整治、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协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保产业人才网
1、合理规划,完善城市功能。遵循生态规律,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步解决城市功能区混杂问题,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治理城市水污染。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质的计划,重点保护城市饮用水源。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质旬报制度,环保重点城市要实施生活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报告制度。采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证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体交换、维护城市湿地等措施,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达标。综合运用价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推行城市节水、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创建节水型城市。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严禁超采地下水。
3、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改善能源结构,大中城市要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在人口稠密的市区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促进西气东输沿线城市积极利用天然气。加快城市供热、供气能力建设。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区内新建燃煤电厂和其它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企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车辆,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区要综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相互影响。按照生态要求进行绿化、美化、硬化,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扬尘。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制度。
4、治理城市垃圾污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在优先进行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体系。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医疗废物必须全部实现安全处置,鼓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5、治理城市噪声污染。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限制机动车、火车市区鸣笛,对造成敏感建筑物声环境超标的交通重负荷路段,采取降噪措施,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6、做好重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区域分布和环境状况等因素,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扩大到113个,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提升模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完善公众、社区和媒体参与城市环境管理的机制,建立城市环境污染应急响应系统。
环境治理指的是什么?
治理,指的是治理污染。到20世纪60年代,不少国家不断发生公害,治理环境污染成为迫切的任务。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环保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并采取政治、经济手段,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治理不是治本的办法,只是应急措施。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jsfengsu.com/gpemjc/9810.html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阿新股票视频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