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卫星通信网承担哪些节目的传送?
中国从1985年租用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印度洋上bai空卫星的半球波束转发器,进行卫星电视传送和对边远地区的电报电话通信。du从1988年开始,中国使用自己制造和发射的卫星。至90年代,除租用国际卫星转发器外,还租用“亚洲1号”卫星转发器,与中国的卫星一起组zhi成国内卫星通信网。中国将逐步过渡到以国产卫星为主,租用国际卫星和区域卫星转发器为辅的格局来组织国内卫星通信网。
中国国内卫星通信网主要承担:中央电视节目dao,教育电视节目和部分省、自内治区的地方电视节目的传送;广播节目的卫星传送;组织干线卫星通信电路和部分省内卫星通信电路;组织公用和专用甚小天线地球站(VSAT)网,包括以数据为主和以电话为主的VSAT网;专用单位的卫容星通信网。
中国卫星wifi全国化可能吗?
星上网其实可行,复但免费太难
那么卫星上网这项技术本身是否可行呢?答案是制肯定的。虽然卫星距离我们很远,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可商用的卫星上网的速度最高已经达到了20Mbps。欧盟就为部分无法通过地面网2113络覆盖的地区,提供了卫星上网服务,20Mbps的带宽,每月5261费用是33欧元。
但受到传输距离等天然的限制,卫星上网依然无法大规模高峰值提供服务4102。一旦面向全民免费,很可能会造成网络瘫痪。
就像假日期间高速免费后,我们见识过的场景。1653
中国卫星电视台
中九三代机户户通节目表
01.CCTV-1综合
02.CCTV-2财经
03.CCTV-3综艺
04.CCTV-4国际
05.CCTV-5体育
06.VVTC-6电影
07.CCTV-7军事
08.CCTV-8电视剧
09.CCTV-9记录
10.CCTV-10科教
11.CCTV-11戏剧
12.CCTV-12社会
13.CCTV-13新闻
14.CCTV-13少儿
15.CCTV-15音乐
16.CCTV-NEWS
17.中国教育1
18.北京卫视
19.天津卫视
20.河北卫视
21.山西卫视
22.内蒙古卫视
23.辽宁卫视
24.吉林卫视
25.黑龙江卫视
26.东方卫视
27.江苏卫视
28.浙江卫视
29.安徽卫视
30.福建卫视
31.江西卫视
32.山东卫视
33.河南卫视
34.湖北卫视
35.湖南卫视
36.广东卫视
37.广西卫视
38.重庆卫视
39.四川卫视
40.贵州卫视
41.云南卫视
42.西藏卫视
43.陕西卫视
44.甘肃卫视
45.青海卫视
46.宁夏卫视
47.新疆卫视
48.兵团卫视
49.陕西农林
50.西藏藏语
51.四川康巴
52.青海藏语
53.新疆维语
54.新疆哈语
55.内蒙蒙语
56.吉林沿边
57.电视剧测试
另有广播节目:
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
中华之声神州之声民族之声华夏之声
文艺之声老年之声藏语广播维语广播
娱乐广播英语综合广播国际流行音乐广播
环球资讯广播。。。
这个是正版的节目表我家就有这个机顶盒看着很稳定你还是换个正版的看吧
中国有几颗电视卫星
主copy要有:
鑫诺3号:中央电视台(无国际频道)和部分省级卫视:以边境省份为主(辽吉黑\新疆西藏\两广(包括bai深圳台\珠江台和南方台)等)
中星6b号:中央电视台(包括国际频道)\部分鑫诺3号没有的省级卫视du\中国zhi气象频道\中央台收费频道\鼎视数字收费频道\上海dao数字频道等
中星9号:中央台和省级卫视
另外还租用了一些卫星:
亚太6号ku波段:
中国教育台数据节目\空中课堂等
村村通节目各卫视和部分中央台
中国主2113要电视卫星包括:中星9号、中星6b号、亚太6号、鑫诺52613号等。
电视4102卫星利用通信卫星传送和转播电视节目的电视系1653统。电视节目从某个地面站发往通信卫星,再转发到其他地面站,地内面站收到信容号后传送到当地电视台转播。
直播星只有一2113颗,就是92.2度的中星九号!中国上空能接收的卫星C段有亚太2号88C加ku大部分台湾节目5261可共享.亚洲5号100.5c波段有-组澳门节目大部分听不懂节目.亚洲3s105.5C波段有几组香4102港节目.新天十一号108.2ku免费台都是宗教台加1653密可回共享节目是香港节目.中星六A六B...c波段中国节目最多.亚洲4号122ku高清节目很多要用专用机.亚太VI134C加ku可共享.138V...c加ku免费是长成-组其它要用艺华答.数码专用机.还有76.5ku要用专用机大部分台湾节目
中国卫星通信的卫星专用网
卫星专用网在我国发展很快,银行、民航、石化、水电、煤炭、气象、海关、铁路、交通、航天、新华社、计委、地震局、证券等均建有专用卫星通信网,大多采用VSAT系统,全国已有几千个地球站。
我国需要建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以支持位于地面移动通信网服务区以外用户的移动通信业务,其终端应当是轻便和低成本的。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还用来为地面通信网未能覆盖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基本的通信(话音和低速数据,这对发展中国家更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所指的“农村和边远地区”用户,是指十分分散的“自然村”,要求其终端的复杂度、体积和成本应远小于VSAT小站。
以我国为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APMT(亚太移动通信系统)正在筹建,它是以同步卫星支持的区域性系统。系统支持手持机用户,为此星载天线十分庞大(天线直径约1-3m),此外系统还用于支持边远地区的基本通信。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卫星网还将用于支持低业务密度地区的高速率用户(集团用户)终端的通信需求,比如,对因特网的高速浏览,以及高速率的接入公用网。对于这一类的用户,其终端设备的简化和低成本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的设想。目前,我国在同步卫星通信方面的发展已具规模,在作为国家干线通信网的备份和组建专用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面对一些业务需求,如移动通信业务、边远地区基本通信业务、高速率用户的接入和因特网浏览以及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等方面的需求,我国是采用继续发展和扩大同步卫星通信系统来支持这些新业务?还是建立包括同步卫星和非同步卫星在内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呢?从国外卫星通信发展趋势来看,由于轨道高度较低的非同步卫星无论在支持移动通信,边远地区基本通信和高速率用户的接入等方面都十分有利,它能有效地降低对终端EIRP(有效合向辐射功率)和G/T值(接收机品质因数)的要求,使用户终端大为简化和降低成本。因此,建立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在技术上是合理的。
中国卫星总数是多少?
美国航天业冒险家马斯克近日号称要发射约1.2万颗低轨道卫星组成“星链”(StarLink)星座通信网,让Wifi信号阀盖全球每一个角落。
可是,马斯克的雄心壮志并不是只有马斯克一人才有。
虽然不及马斯克“海口”下1.2万颗的数目,但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也都分别提出了建设300余颗和156颗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计划。两个计划的首颗技术验证星都预定在今年发射。
中国的低轨星座计划
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3月2日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航天科技集团正在部署一个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一期工程将有54颗星,至二期工程时实现系统能力平滑过渡,卫星总数最终将超过300颗。
包为民称,计划在年内启动全球移动宽带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全球无缝覆盖的空间信息网络基础建设,为地面固定、手持移动、车载、船载、机载等各类终端提供互联网传输服务。
包为民补充道,这个卫星互联网系统可以在深海大洋、南北两极、“一带一路”等区域实现宽带窄带相结合的通信保障能力。通过该系统,处于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任何人或物在任何时间实现信息互联。
包为民在采访中提到的这个“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应该就是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公开的“鸿雁星座”。“全球低轨移动互联网卫星系统鸿雁星座”由航天级科技集团领导,长城公司与一院、五院等单位共同推出。
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的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晓东介绍,鸿雁星座计划将由60颗低轨道小卫星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具有全天候、全时段及在复杂条件下的实时双向通信能力。60颗卫星将在2020年组网完毕,届时将促进国际通信互联互通。
在航天科技集团的2018年商业航天布局中,鸿雁星座的规模提升到了“300余颗低轨道小卫星”。工程具体将分3期建设,最终形成全球低轨移动互联网卫星系统。
鸿雁星座首发星由西安分院负责研制,预计将于2018年第一季度发射。这颗首发星搭载的相关载荷具有在轨可重构技术,能够开展通信体制验证,实现小型终端联试联调、星地业务试运行,并对卫星测控运管系统进行验证。
长城公司介绍,对于个人用户来说,鸿雁星座的双向数据交互功能,可以保证这些用户在无国内地面网络覆盖的区域,如科考、登山、探险等活动的通信需求,同时可以为应急救援提供有力保障。鸿雁星座可为北斗导航卫星增强系统提供信息播发通道,提高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精度,为航空运输、地信应用、海洋工程、交通物流、精准农业、自动驾驶等需要高精度定位的行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鸿雁星座搭载的AIS载荷,可在全球范围内接收船舶发送的AIS报文信息,全面掌握船舶航行状态、位置、航向等动态和静态信息,实现对远海海域航行船舶的监控及渔政管理。鸿雁星座搭载的ADS-B载荷,具有全天候、大范围、远距离、卫星探测合法性等优点,可从外层空间对全球航空目标进行位置跟踪、监视及物流调控,增强飞行安全性及突发航空事故搜救能力。
此外,通过植入手机芯片,人们在国外旅游、航海、郊外郊游期间,即便没有手机信号,也能够发送信息、语音和图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例如落水,手机还能自动播报位置信息和求救信号,为个人野外通信、安全和救援提供有力帮助,未来就不会再有人员失联现象,“鸿雁”让世界永不失联。
航天科技集团展望,鸿雁星座推向市场后,“将成为(国内)首个能够满足基本卫星数据通信需求的系统。”
另一支“国家队”的筹划
除了航天科技集团外,我国还有另一支“国家队”——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对于建设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也有自己的计划。
航天科工的“虹云工程”是“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虹云工程脱胎于航天科工之前提出的“福星计划”,计划发射156颗在1000千米运行的低轨小卫星,组网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互联网络。
2016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航天科工集团提出重点实施五大商业航天工程。五个“云”中就包括了“虹云工程”。
虹云工程总设计师向开恒表示,虹云工程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改变了现有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实现可覆盖全球的天基互联网接入。目前互联网的使用还不能离开陆基和海底光缆,但在很多情况下,受制于成本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并不具备光缆铺设的条件。
但在虹云二期工程完成后,卫星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互联和信息处理。届时,装有客户端的飞机和船舶,即使处在远离陆地信关站2500千米以上的大洋深处,也可以实现网络互联,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网络覆盖。
虹云工程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使用Ka波段。无线波段历来是先到先得,Ka波段虽然速度和质量不比传统的C波段,但却远没有C波段那么拥挤。国外OneWeb公司的低轨星座也计划使用Ka波段。虹云工程越早建设,就越有利于中国抢占波段资源,争取主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jsfengsu.com/gprjjc/1786.html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阿新股票视频网】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