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软件教程 > 十全老人
2020
06-28

十全老人

乾隆皇帝为什么被称为十全老人

在封建帝王中,敢自诩“十全”者恐怕只有乾隆一人。十全,最早见之于《周礼.天官.恩师》中。“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意思是,医治十个患者,治愈十个者为十全,可见十全表示非常完美、上上等的意思。

然而,乾隆皇帝言语之中的“十全”,却有更为深刻的解释。

一种说法,认为乾隆福禄寿俱全,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十全十美”。就寿命而言,作为皇帝,乾隆活了89岁,这在封建帝王中是非常少见的。纵观封建帝王,只有梁武帝、武则天、宋高宗能与之相比。然而,梁武帝被囚死于建康台城,武则天病笃并被逼退位,宋高宗则延迟二十多年才退休,生前一再向金屈辱求和。乾隆皇帝在位63年,实际掌权50多年,这在封建帝王中是独一无二的。就福禄而言,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和10个女儿,古稀之年时还有了自己的玄孙,其他帝王更是不能和乾隆相提并论。同时,乾隆在位期间,国家总体安定,社会发展达到另一个高度,乾隆有更多的精力用在游乐等自我休闲上,试问这样的人生有几人能遇到。

也有说法,认为“十全老人”是对乾隆皇帝文治武功的高度概括。乾隆皇帝曾亲自撰写《十全记》,并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树碑于布达拉宫前,并以“十全老人”自称。

如此来看,乾隆对自己的功绩还是比较得意的。根据碑文所载,乾隆所谓“十全”者主要指“十全武功”,分别为“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乾隆皇帝一生用武,不多不少,只有十次最让自己满意,达到了预期效果。但细究起来,十全之中,唯有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定回部意义最大,毕竟此三役之后,新疆最终纳入了我国的版图。其他七全者,虽然也有一定的意义,但多少有小题大作之嫌,而且有的用兵还得不偿失。

从历史来看,乾隆的统治是有一定成就的,其功绩大体可以担当“十全”的称号。但同样我们也应看到这样一种事实,早前乾隆之前,顺治、康熙和雍正有90多年的统治,已给乾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相对于父辈,乾隆的功绩来的是比较容易的。

从当时的世界环境看,乾隆的前期虽然延续着康雍乾盛世的繁荣,而到了后期却愈发的闭关自守起来,也间接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因此,对于乾隆十全之说,我们更应以辩证的眼光去看。

乾隆皇帝晚年为什么自称为“十全老人”呢?

原因如下:

十全老人,是乾隆的自称。乾隆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令写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

十全武功指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见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乾隆帝并因此自称“十全老人”。

实际只有九次,事实上,廓尔喀战役也有两次。

细分的话,应该是:

1747至1749年的大小金川之战、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

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两次征战廓尔喀。

乾隆后期,八十二岁的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初三亲自撰写了《十全记》,记述他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称《御制十全记》。乾隆帝并因此自称“十全老人”。并创造了十全县。

扩展资料:

十全武功评价:

从战争事件上看,从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一次战争开始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结束。事件长达45年,几乎伴随着乾隆的统治岁月,也是乾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从战争对象上看,有外国的、本国的、有廓而喀王、有藩属土王、有蒙古大汗、有回部和卓、有金川土司、有台湾反清义士,作战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三四年。

将近半个世纪的连续战争,不仅耗费了庞大的军费,死伤了众多的官兵,同时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所谓“十全武功”,不过是一个好大喜功者的幻想,乾隆确实有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之嫌,但是这十次的战争保障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在这一点上,乾隆的功绩不可抹杀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全老人

我印象中的乾隆虽然也有功,但是其过大于功。曾经在我心中他能与其祖父并位,现在觉得他还是抄站在其祖辈创下的基业上,虽然也有一些措施,不过个人觉得他还是有点贪图享乐bai,总体看来不算个昏君吧!!!不过这个人在琴棋du书画方面倒自成一派,可惜毕竟他生在帝王家,而且他在位期间还算国泰民安,但不是他的功劳,而且很zhi自负,所以以前历史书说清朝衰败始于嘉庆帝,现在改成了乾隆后期,不是没有道理的!!!

至于这个十全老人,一方面是他有点自负,另一方面还是由于他身边的一些产谗臣蒙蔽他,让他看到的假象!dao!!

乾隆晚年为什么自号“十全老人”?

弘历自称文治武功为古今第一人。在“武功”方面,乾隆时期也号称极盛,先后有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回疆之役,大、小金川之役,镇压林爽文领导的台湾人民起义,两次廓尔喀之役,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弘历对这些战役都非常重视,亲自遴选将帅,批答奏章,每克一敌下一城,都要举行盛大仪式,祭告宗庙,大赏有功将士;又在紫禁城建紫光阁,将一些战役中有功之臣绘像于其上,赋诗立传,极尽渲染之能事。这十次战役,对国内边疆少数民族的战争取得了胜利,对外战争也以邻国请和而结束。弘历因此志骄意满,夸耀为“十全武功”,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在承德兴建规模宏大的普乐寺、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等建筑,以纪念这些历史性事件,并为自己记功。

因为这些战役的起因和性质不同,如何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有的战役是正义的,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有的战役并不是正义的。例如,平定准噶尔部封建割据势力的战争,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北国防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回疆之役,在天山南路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天山南北地区,又设置伊犁将军作为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对加强新疆地区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巩固边防,起了积极的作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大、小金川之役,是清军和大、小金川地区藏族土司之间进行的战争,史学界目前虽然众说不一,褒贬互异,但大、小金川之役以后,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增多了,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镇压林爽文之役,是镇压台湾农民起义,是反动的。廓尔喀之役的起因: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禅到承德觐见,庆贺弘历七十寿辰。不久六世班禅患天花死于北京西黄寺,弘历赏赐他的金银珠宝被他的兄弟仲巴呼图克图所侵占,他的另一兄弟沙玛尔巴未能分得这笔财富,极为不满,逃往尼泊尔,唆使和带领廓尔喀侵略军,深入到日喀则,占领扎什伦布寺,到处烧杀掠夺。弘历派福康安率兵入藏,迎击入侵之敌。清军所到之处,受到达赖喇嘛和藏族人民的欢迎。清军很快将廓尔喀侵略军逐出西藏,廓尔喀统治者向清廷表示:愿退回在扎什伦布寺所劫掠的财物,承允今后永不侵犯西藏。清军撤回。此后,清廷大力整顿和改革西藏的政治与宗教制度。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福康安会同八世达赖、七世班禅会商颁布了《钦定西藏章程》。《钦定西藏章程》中规定,提高驻藏大臣的权力,以防止西藏贵族独揽藏政,分裂割据。又规定达赖、班禅和各地黄教“呼图克图”的转世,必须在驻藏大臣监视下,用金瓶抽签来决定,即所诏“金瓶掣签”(金奔巴)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清廷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因此,反击廓尔喀入侵事件的历史作用是应当充分予以肯定的。至于出兵国外,用大国的武力威胁邻国,如缅甸之役、安南之役,是非正义性的。这些战争的军费开支很大,一些高级将领在军中奢侈无度,靡费极多,大、小金川之役军费达七千余万两,有的战役目前还不清楚具体数字。沉重的军费负担和战争中对无辜群众的杀戮,都给各族人民造成灾难。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突出的成就是奠定了中国这样一个版图辽阔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弘历完成了对新疆、西藏行政体制的改革,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管辖,使我国的版图最后稳定下来。这时的疆域,东北至外兴安岭、乌第河和库页岛,北达恰克图,西北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南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在这个境域之内,除顺天府和盛京外,还划有直隶(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云南、贵州十八个行省,以及内蒙古、青海蒙古、喀尔喀蒙古、唐努乌梁海、新疆、西藏等几个边境特区。国土的辽阔和国势的强大,边疆地区对清廷中央政府向心力的日益加强,国内各民族人民经济、文化的联系,都是以往任何朝代所不能比拟的。这是清王朝超过历代封建王朝取得的历史业绩。这一业绩当然不能完全归功于弘历。清代的大统一是中国历史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弘历个人的作用也是不能抹杀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