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视频 >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2020
06-03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是哪三大工具?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这三大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将有望在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全部亮相,共同为实现今年的货币政策目标发挥作用。 三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同时出现,特别是再贴现首次登台,这无疑在历年属于首次,意味着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控以数量为主,转为数量与利率并重。一些商业银行人士对此评价认为。 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是央行三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的进程和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限制,其中只有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成为近年来央行所选用的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组合。 就在去年,央行所制定的货币政策组合为,研究运用存款准备金、差别存款准备、公开市场操作的合理组合,增强数量调控能力。与去年相比,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组合进一步完备,在原两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基础上,增加了再贴现,使三大操作工具全部进入组合名单。同时,对货币政策组合的运用,也由去年的研究转变为加强和协调配合,这意味着这三项工具今年不仅将进入实战,而且将在操作中进行互补。 毫无疑问,三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同时出现,完善了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在目前货币政策操作的敏感期间,具有重要意义。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其中央行对再贴现这项工具的运用应引起市场的关注,因为这项工具的运用,建立了央行与市场之间常效对话平台,将有效传导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对于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意义重大。 另外值得注意是,春节后由央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共同主办的《金融时报》就曾经在该报的评论员文章中提出要完善中央银行利率体系,建立适时动态调整再贴现率等中央银行利率机制,完善市场利率监测体系,提高利率政策的调控效果。 从各货币政策工具在今年所承担的工作量上看,公开市场操作的担子仍然不轻。在三大工具的功能描述中,央行对其功能定位着墨颇多,并且进一步指出,在有效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和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的同时,将发挥其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 在三大工具中,存款准备金政策曾被喻为最具杀伤力武器。然而,业内人士认为,从央行对其今年的定位来看主要是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强化对金融机构正向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意味着,对不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将区别对待,有升也有降,不会构成全面的流动性紧缩。

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理

1、存款准备金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央行在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阶段(2008年下半年)、应对国内通胀压力阶段(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阶段(2014年以来)。

在这三个阶段实施的货币政策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持续下调或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2、公开市场操作。

在公开市场的操作品种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银行票据,它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发行对象为商业银行等一级交易商。

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是投放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可以视为我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一项货币政策创新。

3、再贴现。

“新型”再贷款政策的主要特点在于央行要求商业银行提供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级别的债券(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商业银行持有的优质信贷资产、地方政府债券等,而传统的再贷款是一种单纯的信用贷款,使央行面临潜在的信用风险。

扩展资料:

存款准备金率的局限性:

1、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

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所带来的效果非常强烈,中央银行难以确定调整准备金率的时机和调整的幅度,因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宜随时调整,不能作为中央银行每日控制货币供应状况的工具。

2、由于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及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均有较强烈的影响,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而存款准备金率有固定化倾向。

3、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和和地区银行的影响也不一致。

由于超额准备金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各家银行,而且银行的规模大小有差别,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银行类别各异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一刀切”式的变动对各家银行的影响就不一致,有的银行往往陷入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创新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又称经常bai性、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所谓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du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zhi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dao二、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版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三、公开市场业务

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权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经济学中,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内容是什么?并分别作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存款准备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1、存款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规定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央行对存款准备率的调控其实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上调存款准备率时,各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就会下降,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减少,这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2、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按照一定的利率计算利息,这种利率就是贴现率。一般情况是贴现率小于市场利率。

3、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买卖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来调节货币市场的一种货币政策。这种政策有很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但是要想完全发挥其有效性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

扩展资料: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但要同时实现,则是非常困难的事。在具体实施中,以某项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某一货币政策目标,经常会干扰其他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除了研究货币政策目标的一致性以外,还必须研究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及其缓解矛盾的措施。

随着经济的增长,价格应趋于下降,或趋于稳定。因为,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生产要素的投入,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下,生产的增长,一方面意味着产品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所以,稳定物价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并不矛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