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学习 > 格力电器股权结构
2020
07-06

格力电器股权结构

格力电器最大股东是?

格力电copy器最大股东是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

拓展资料:bai

格力电器(000651)十大股东(截止日期:2018-03-31)

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量:109,625.56万股

持股比例:18.22%

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

持股量:53,602.22万股

持股比例:8.91%

香港du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持股量:49,045.43万股

持股比例:8.15%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持股量:20,948.20万股

持股比例:3.48%

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年年

持股量:17,963.90万股

持股比例:2.99%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持股量:8,448.30万股

持股比例:1.40%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05L-FH002深

持股量:5,347.42万股

持股比例:0.89%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HCM中国基zhi金

持股量:5,045.71万股

持股比例:0.84%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八组合

持股量:4,898.40万股

持股比例:0.81%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一组合

持股量:4,763.96万股

持股比例:0.79%

以上dao数据来源于证券之星

格力和美的历史的不同

1、产业调整中,三大家电巨头的不同并购路径

2015年家电行业遇冷,据工信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5年1-12月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万亿元,累计同比下降0.4%。而据中怡康测算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空调市场零售额同比下滑5%,冰箱下滑2.2%,三大白电中仅洗衣机实现微增长,零售额增幅约1.8%。

中国白电三大格力、美的、海尔的营收均出现下滑。根据三家公司2015年年报:海尔2015年总营收为897.4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36.75亿元,同比下降15.01%。

格力2015年总营收为977.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23.14亿元,同比下降12.95%。

美的2015年总营收下降1384.41亿元,比上年同比下降2.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反而上升15.14%,达1091.13亿。

而在空调市场收到了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格力所收到的影响最为显著,总营收下降接近30%,但净利率上升2.37%达12.55%,明显领先其他两家公司。

市场普遍认为家电行业将会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但国内家电市场整合的空间已经不大,因此未来目标将主要集中在国际整合或者产业转型和升级上。进入2016年,海尔、美的、格力相继发布并购方案,其并购标的背后隐含的未来发展战略也各有不同。

1.1海尔收购GE家电

交易方案

预案时间:2016年1月16日;

标的公司:通用电气家电业务(GEA);

标的作价: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4.44亿元);

支付方式:全现金支付;

资金来源:上市公司自筹资金,及通过申请并购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获取的资金。本次交易所使用的并购贷款金额不超过交易对价的60%;

上市公司过去3年净利润:2013年417,401.74万元,2014年5,337,54.10万元,2015年4,300,76.05万元;

标的过去3年净利润:2015年-5,795百万美元,2014年15,345百万美元2014年13,355百万美元;

业绩承诺:无;

交易进程:已实现并表。

1.2美的连续收购东芝家电、库卡集团、意大利Clivet

美的集团上半年公布的跨境并购除了最受关注的收购德国库卡,还有收购日本东芝家电,和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

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交易方案

草案发布时间:2016年5月26日;

标的公司:除MECCA外其他拟接受要约的股东所持有的库卡集团股份(最低意图持股比例为30%以上);

交易方式:115欧元/股的价格进行全面要约收购;

标的作价:若库卡集团除MECCA以外的其他股东全部接受要约,收购总价约292亿元人民币;

支付方式:全现金支付;

资金来源:银团借款和自有资金;

上市公司过去3年净利润:2015年1,270,673万元,2014年1,050,222万元,2013年531,746万元;

标的公司过去3年净利润:2016年1-3月21.1百万欧元,2015年86.8百万欧元,2014年68.1百万欧元;

业绩承诺:无;

交易进程:尚需通过美国CFIUS和DDTC的审查,前述政府审批最迟需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完成。

1.3格力收购珠海银隆

交易方案

标的:珠海银隆100%股权;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15.57元/股的价格发行83,493.90万股,合计作价130亿元;新发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12.19%;

标的历史净利润:2014年度扣费归母净利润-2.65亿元,2015年度扭亏为盈,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4.33亿元,2016年1-6月扣非归母净利润3.22亿元;

业绩承诺:2016年-2018年经审计的实际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2亿元、10亿元和14亿元;

募集配套资金:15.57元/股的价格,锁价发行不超过62,263.29万股,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96.94亿元;

募资用途:拟全部用于珠海银隆的建设投资项目;

认购方:格力集团、银通投资集团、珠海拓金、珠海融腾、中信证券、孙国华、招财鸿道、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

交易进程:股东大会募集配套融资相关等议案未能获得通过,目前正在着手修改方案。

2、不同并购选择带来的收益与其背后的驱动力

2.1海尔和格力并购获得显著成效

海尔和美的的海外并购都给其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并表业绩:

海尔收购GE家电的交易于2016年6月6日完成,至9月底GE家电贡献收入143.5亿元,贡献归母净利润3.17亿元。

美的收购东芝家电80.1%股权的交易于2016年6月30日完成交割,第三季度因合并东芝家电增加主营业务收入38.73亿元人民币,增加归母净利润1970.2万元人民币。

美的和海尔的并购都已获得显著的成效,但格力的并购却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和障碍。

2.2格力电器并购受阻,公司股权架构成为最大的诱因

2016年10月30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公布10月28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结果。结果显示,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的方案中关于募集配套融资的部分全部被否。双方最大的分歧在于股权摊薄问题。

小汪@并购汪在《格力百亿配融被否,董小姐VS中小股东?|小汪天天见》一文中总结过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的三大诉求,除了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外,剩余两大诉求均与格力电器的股权架构息息相关:

格力股权分散,面临“野蛮人”入侵压力,存在巩固控制权需求

格力电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仅18.22%,2015年曾面临险资入侵,中国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保险均曾大幅买进。主要竞争对手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关联企业持股比例一度逼近董明珠。

格力电器曾有MBO意向,管理层希望通过交易提高对公司的控制力

格力电器管理层和公司国有控股股东格力集团在公司发展上曾经产生不少分歧。以董明珠为首的格力电器管理层一直希望能够提高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力。

反观美的集团和青岛海尔,则并不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上述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如下表所示:

格力电器2016年三季报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青岛海尔2016年三季报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美的集团2016年三季报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的创立时间相近,发展过程也多有相似,最初也均为国资背景。但最终却形成了不同的股权架构,出现如今这样迥异的并购路径。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3、复盘股权变动历史:从格力困境到美的、海尔的成功“MBO”

3.1格力困境:公司股权架构隐含的内忧外患

格力集团创立于1985年,前身是珠海特区发展经济总公司,而目前为人所熟知的“格力”一般指的是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珠海海利空调厂。

格力电器很快发展为国内空调销量第一的龙头企业,并于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但整个发展期间,一直伴随着公司管理层与公司国有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其中两件事将双方的矛盾逐渐透明化。

一是在格力电器成功树立品牌后,格力集团将格力品牌授权给旗下其他子公司,生产同质化产品,与格力电器争抢市场份额,引发了格力电器方面的不满。2001年时任总经理朱江洪曾提议格力电器收购格力集团旗下类似子公司,但遭拒绝。直到2004年,双方才达成交易。

二是格力集团曾经试图将格力电器出售给国际空调巨头、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开利。当时曾有媒体报道称,格力电器管理层直至开利准备前往格力电器进行尽调,才得知格力电器将被出售。当时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朱江洪接受采访时表示,“格力电器对于将企业转让给外资公司十分担忧”。

但2005-2006年适逢国企改制,按照证监会股权分置改革意见中的规定,格力集团在改制一年内不能转让格力电器的股份,一年后转让比例也被限定在5%-10%的范围以内,使得收购最终未能成功。但在控股股东的高压之下,格力电器未能如美的、海尔一样借国企改革完成MBO,留下了目前依然由国资控制公司的股权架构的基础。

同时,由于格力集团在股权分置一年后开始逐渐减持套现,最终目前作为控股股东仅持有上市公司18.22%的股权,给公司留下了股权分散的隐患。

3.2美的、海尔:艰难MBO解决公司产权问题

美的集团:国内首家成功MBO上市公司

美的集团的前身是创始人何享健等人集资创办的塑料瓶盖生产厂,1980年开始生产风扇,此后相继注册“美的”商标和进入空调行业,并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

1997年美的进行事业部制改造,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但创始人何享健一直对公司产权问题可能对公司未来产生的影响表示担忧。于是在2000年推动美的管理层和工会组织共同组建了美托投资。

美托投资于2000年5月以2.95元/股的价格协议受让当地镇政府下属公司持有的美的法人股,2001年1月再次以3元/股的价格再次协议受让。两次收购共计获得美的22.19%的法人股,耗资约3.21亿元。最终美托投资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美的管理层完成了对美的集团的MBO,美的成为国内第一家完成MBO的上市公司,也形成了美的目前的股权架构的“初始版本”。

青岛海尔:持续数年的股权激励和“MBO”之路

青岛海尔创立于1984年,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张瑞敏作为厂长接手时,这家工厂已经亏损147万元,濒临破产。张瑞敏接手后严格进行品控,还留下了因冰箱质量不过关下令员工亲手“砸冰箱”的美谈。

此后海尔凭借出色的品控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发展成为冰箱企业龙头,1997年总营收就突破百亿,同时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也开始了长达数年的“MBO”之路。

2000年-2004年,海尔一直致力于提高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力,而所谓“MBO”也引发了著名的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论战,后来被总结为“郎顾之争”。但海尔在论战中始终保持足够的低调和沉默,并表示公司的属性是“集体企业”而非“国有企业”。

但正是一系列的股权激励和“MBO”措施,将管理层对海尔的控制权提升到目前的情况。

4、从差点被世界500强收购,走到成为世界500强之一,中国企业依然任重道远

4.1美的与海尔的发展史上,并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1998年美的通过收购东芝万家乐进入空调压缩机领域,2004年-2005年相继收购现代电器和金科电器等家电企业。同时开始就通过收购美泰克国际投资,间接控制另一家电巨头荣事达50.5%的股权,将公司业务向冰箱等领域拓展,并于2008年完成对荣事达的整体收购,同年收购另一国内冰箱龙头企业华菱集团,并购洗衣机龙头企业小天鹅。

海尔集团则从一开始就提出“激活休克鱼”的理论,并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国内相继并购红星电器和菜阳家电等数十家公司。同时很早就开始进入海外市场,从2002年开始就和日本三洋电器合作,此后分三次收购了三洋在日本、东南亚等地的家电业务,进行逐步整合消化。还在2012年收购新西兰家电巨头Fisher&Paykel。

4.2格力电器发展史少有“并购身影”,资本结构差异导致处境截然不同

相比之下,格力电器的历史上少有“并购”这一关键词的出现,此前最为著名的一次“并购”是差点被格力集团卖给美国开利。此次130亿收购珠海银隆,已是格力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

小汪@并购汪查阅三者2016年三季报发现,美的集团账面货币资金为185.84亿元,青岛海尔账面货币资金为198.67亿元,而格力电器的账面货币资金高达972.34亿元人民币。然而在并购的表现上,前二者在举债收购国际产业龙头,进行产业链的拓展和升级;格力则在发行股份收购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谋求转型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司控制权方面的“外忧内患”。

这样的情形,固然和企业家个人管理风格和发展中形成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但其中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也绝对无法忽视。美的和海尔在艰难的“MBO”过程中虽然面临了诸多争议,但确实解决了企业产权问题给公司带来的隐患。而格力电器管理层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则难免使公司的发展受到掣肘,最终造成了如今格力电器与其他两者截然不同的处境。

然而即便在不断跟控股股东进行博弈,面临了诸多的“外忧内患”,格力电器的业绩和盈利能力都不可否认地十分出色。

格力电器从当初差点被世界500强收购,走到了今天,成为世界500强之一。而兜兜转转,当初差点收购了格力的美国开利,其旗下拉美业务则被格力电器的最有利竞争者美的集团收入囊中。

格力是个怎样的企业

格力是个2113很有实力的企业但是对待员工方面却实在不敢恭维!首先签订合同不5261敢给员工,强迫4102工人加班而且没有加班费!!!法定假日休息后常常加班补回1653来!辞退工人要员工签辞职表,从而推卸法律版责任!类似的例权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详细回答了!

企业简介

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420.32亿元,净利润19.67亿元,连续八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至今,格力空调连续14年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2005年至今,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格力全球用户超过8800万。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格力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编辑本段]企业历史发展

1985年,珠海市政府决定以公司为主体开发北岭工业区,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珠海格力集团公司的前身诞生了,它的使命,是发展特区的工业,壮大珠海的经济实力。在一片荒地上开发工业区,带动了房地产项目的兴起;身处特区的独特环境,以贸促工方式的广泛应用,使贸易业也得到了发展。从此,工业、房地产、商贸“一体两翼”的产业结构便在格力集团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经过二十年的培育和优选,目前集团具有年产空调器系列产品1500万台(套)、小型家电800万台、石英手表150万只、空调压缩机600万台、特种漆包线12000吨、电子元器件15亿只、打印机墨盒2000万只等产品的能力。其中,格力空调已连续11年产量、销量排名全国同行业第一,罗西尼手表综合效益在全国钟表行业连续13年排名第一。格力电风扇、暖气机、电饭煲、饮水机、电磁炉、打印机墨盒、特种漆包线等产品,也都在全国同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2002年3月,珠海市政府对格力集团实施授权经营。作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肩负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使命,一方面,通过国有资产在不同产业的渗透,提高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国有资产的授权管理,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整合集团现有资源,体现国有资本的集优功能,集中优势扩大整个产业链,促进产业选择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对集团内授权经营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层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实施品牌拓展、多元化、社会化发展战略,逐步实现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塑造格力系列品牌,打造格力航空母舰,努力使格力集团成为大型国际化、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

为充分利用品牌、资金、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格力集团不断开展资本经营和对外投资。1996年5月,格力电器兼并了江苏丹阳黄河纽士威空调器厂。1996年11月,格力电器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格力空调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1998年,格力集团在重庆万县建立重庆格力新元电子有限公司。2001年,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成立,一期工程于2002年5月竣工投产,二期工程于2004年4月份建成,形成了年产空调30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2001年6月格力电器投资2000万美元在巴西建设的空调器生产基地正式投产。2002年5月,格力漆包线马鞍山生产基地建成投产。2002年10月,入股香港环球动力控股有限公司。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的顺利推进,为格力集团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工业是集团的支柱和领头产业,多年来,集团坚持“以科技进步推动发展,以高新产品占领市场”的发展思路,以新产品、新技术主打市场,成功地创建了格力电器、凌达压缩机、格力罗西尼、格力磁电等一批有实力的工业企业,2005年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近七分之一。核心企业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大型专业化空调经营企业,被誉为“中国家电最佳上市公司”。2004年初开始并于年内完成的工业产业整合,以家用电器为主导产品,将集团内与家电相关的企业和产品向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集聚,格力电器成功收购集团持有的凌达压缩机、格力小家电、格力电工、格力新元等公司的股权,使之配套完善,形成产业优势,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抢占行业制高点。2006年,格力空调力争销量突破1200万台套,进一步巩固世界最大的空调生产厂家的地位。集团的工业产业将实施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以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各类品牌市场美誉度和格力整体形象的提升。

格力的房地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4年,政府以土地补偿的方式,一举解决了困扰集团多年的债务问题,原来的包袱和负担变成了宝贵的发展资源。房地产业将以“创精品、上规模、树品牌”的发展战略,提升格力品牌在房地产领域的价值,增强集团的发展活力,同时盘活沉淀资产,为集团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04年推出的新香洲旺角商业地产、拱北颐清园商住楼盘和2005年推出的拱北御枫美筑小区,引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营销管理模式,引起了市场的热烈反应,获得了业界、商界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塑造出格力地产新形象。

在格力三大板块业务中,石化产业最年轻。除传统的燃料油进口业务外,正逐步拓展其他产品的贸易。2004年8月,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与格力集团石化项目正式达成合作,联手投资珠海高栏岛,建造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仓储物流基地,搭建现代化的石化物流平台。计划分两期兴建两个8万吨级泊位,4个5千吨级泊位和250万立方米仓储等项目,预计全部工程完工后,整个码头的年综合通过能力为1860万吨。为提高石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格力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拓宽业务范围,延伸产业链,特别是以临港工业区港仓储、码头项目的建设为契机,发展油品运输、采购、进口、储运、销售等环节业务,拓展化工品、成品油、煤炭等相关产品市场,条件成熟时,进入油品深加工等下游产业。

2003年格力集团通过重组成立格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经过重组方式设立的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资金平台,通过集中资源,统筹协调,建立以财务公司为支撑点的资金借贷新体系,实现全集团资金计划一盘棋,结算业务一中心,将大大提高集团的融资能力,为三大板块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格力财务公司在提供信贷担保、调剂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等方面已经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2007年几乎成了“格力年”。

这一年,格力空调实现出口600万台套以上,较2006年增长150万台套,总销量达到1600万台套;利润总额预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100%以上。销售额达到380亿元。

格力集团正以“忠诚、友善、勤奋、进取”的企业精神,立足发挥现有优势,加快发展速度,加大改革力度,将格力做强做大,力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使格力发展成为世界的格力。

为什么格力没有实控人,董明珠和张磊谈了什么?

经过半个多月的拖延,格力的混合改革终于落地了。值得注意的是,受让方没有实际控制人,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格力电器将变更为没有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没有实际控制人的公司结构有利于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可以避免公司主要股东对公司影响过大,形成“一言堂”的局面。这种制度一直被视为有利于维持公司稳定的公司治理结构。

股份转让后,格力电器的前三名股东分别是珠海明骏(持股15.00%)、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格力经销商体系,持股8.91%)与格力集团(持股3.22%)。格力电器在公告中表示,这是一种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没有股东能够控制上市公司的重大管理决策。此时,自高瓴资本战胜厚朴投资,以4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赢得格力15%的股份以来,已经一个多月了。10月28日,格力电器宣布珠海明骏被称为格力电器15%的最终受让方。

根据此前披露的公开招标计划,格力集团应在10个工作日内在珠海明骏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在公告中,格力电器还提到珠海明骏已向格力电器管理层发出合作邀请。如果管理层最终接受邀请并根据邀请计划进行合作,双方需要在签署协议前明确公开披露合作计划。然而,格力和高瓴最终在——15年11月11日晚打破了他们的协议。格力电器宣布,“鉴于股权转让协议中的未决事项”,珠海明骏和格力集团同意推迟股权转让协议的计划签署日期。这一“未竟事宜”表明,张磊和董明珠在股权转让后,尚未就如何与格力电器管理层合作达成一致。

然而,从最终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来看,由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管理层为自己赢得了很大的空间。

格力电器股权转让已经拉开帷幕,董明珠还能坐稳董事长继续带领格力集团吗?

格力电器股权转让已经拉开帷幕,董明珠还坐稳董事长继续带领格力集团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此次格力电器股权转让的资金量是很大的,一下子能够拿下这么多的资金还是有点难度,不过对于董明珠来说,她和她的团队有资金缺口的,但如果要筹集也并不是难事,而且再加上一些PE、VC投资财团分担,那更加简单。

格力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企业,格力从不缺新闻,这一次,消息有点大。珠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宣布,将出售格力电器15%的股份,并面临着更换实际控制人的问题。由于格力股份属于国家所有,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审批程序,一旦宣布,这是一个明确的事实。格力作为世界500强的企业,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确实是让人猜疑的,不过与对于为什么要出股份相比较,这份股份谁会接手更加让人期待和猜测。

至于它的接手人是谁,有着多方面的猜测,猜测董明珠和她的团队是有着相当大的可能的,但是董明珠现在可以说名利已经双收,所以说她是不是会接盘还真的不敢确定,也有猜测称,国资委的收购级别更高,但这种猜测有点不靠谱,因为国有资产可以配置,没有公开转让的问题;还有的一种猜测就是一些相当有资本的投资团队,这也是有着比较大的可能性的。

总的来说,董明珠继续带领格力集团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不过这关系到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她自己的想法,外界条件等这些都是影响因素。

格力电器2015半年报股权结构,董明珠持多少股

截止于2017年11月5日董明珠持有(000651)格力电器44,488,492股。

自上市以来,格力集团一直在进行减持或转让股份,不过转让幅度最大的一次源于2006的股权分置改革,格力集团将所持股份大幅转让给经销商和管理层。因为这次改革,格力电器还被媒体称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者”。

扩展资料:

凤凰网财经梳理发现,自格力电器上市后,格力集团逐步“减持”持有格力电器股票。1998年和2000年,由于新进了股东,格力集团持股比例小幅缩水,一直到2005年,格力集团合计持有格力电器股权比例一直在50%以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2005年,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格力电器积极推进。2006年3月,格力电器启动股权分置改革,格力集团持股比例首次降至低于50%。

根据格力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公司决定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激励股份总数量为713万股,激励股份来源为珠海格力集团公司。激励股份的每股出售价格为5.07元(2005年12月31日公司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激励股份价格远低于当时格力股价。

格力集团从所持股份中划出2639万股股份,作为格力电器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如格力电器2005年度、2006年度和2007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达到承诺,则格力集团将以当年年底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作价,将股份出售给公司高管人员、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及公司控股子公司高管人员。

2006年7月11日,公司实施了每10股转增5股,原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规定向公司管理层出售的股份数量由713万股相应调整为1069.5万股

其中,董明珠作为董事、总裁,获得激励250万股,占全部激励计划的23.38%,合计需要资金967.5万元。激励价格为3.87元(2006年12月31日公司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

截止2006年底,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股份降至40.84%。历史资料显示,三次股权激励分别从格力集团手中把1.62%、1.33%和1.28%的股权转让给格力电器管理层,合计转让了4.23%的股权。大股东格力集团对上市公司控制力逐步下降,而格力电器管理层逐渐拥有了一定的投票权。

股权激励对象还包括格力经销商,这一变动在2007年基本完成。2007年,格力集团向公司主要经销商作为股东的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转让格力电器10%的股权,使之位列公司第二大股东,并成功引入经销商联盟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等方式。

截止2007年底,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股票骤降至22.58%,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一跃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73%。

2009年7月股市走出金融危机,格力集团减持了上市公司股权,直到12月底,格力集团减持了约1.85%的上市公司股权。同样在这一年,格力集团旗下格力地产也在大举减持上市公司股权。

此外,格力电器在2007年12月和2012年1月先后两次完成了增发,第一次增发了接近3000万股,对上市公司总股权约有3.6%的摊薄,对格力集团及旗下格力地产的股权带来了1%左右的股权摊薄。

2012年1月格力电器再次增发,增发股份近1.9亿股,对上市公司总股权形成6.3%的摊薄,比第一次增发的影响更大。

截止2012年底,格力集团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从19.45%减少到了18.22%,减幅为1.23个百分点,旗下格力地产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从1.22%下降到了1.15%。

这使得格力集团及旗下格力地产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到了20%以下,在此次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时,格力集团及旗下格力地产只拥有了19.37%的投票权,历史上首次低于20%。

2013至2018年三季度期间,格力电器持股比例一直稳定在18.22%,持股比例为格力地产逐渐退出了前十大股东名列,董明珠成为了十大股东之一。

梳理格力集团的“减持史”发现,自上市以来,格力集团一直在进行“减持”或转让,不过转让幅度最大的一次开始于2006的股权分置改革,格力集团将所持股份大幅转让激励给经销商和管理层。因为这次改革,格力电器还被媒体称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者”。

此次,格力集团拟再次转让格力电器股权,甚至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动,背后根源可能还是国企改革。宋清辉对启阳路4号表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背景下,格力电器控制权变更原因或是出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这也是国企国资改革发展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变革。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谁的格力,格力集团筹划卖股早有先例!董明珠何去何从?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格力电器混改启幕:董明珠角色关键,厚朴投资有意介入

百分之六七2113十是怎么来的?格力电器是国有企业,最大的股东是格5261力集团。有份2012年介绍里说她有41022000多万股。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6532012年年度股东大会公告里看了一下出席21名股东及版代表总权共占格力电器百分之34的股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